我们结婚了(二)| 女人与男人的起点和终点
▲来“一点”料
用自我一方的家庭观去怀疑、否决对方的言行,或者忧怨于自我认知与行为之间的挫败,是当代家庭常见的问题。
每个人对自己的原生家庭,都有其优劣好恶的评价,对其婚后自组的家庭,更有一番深切的期盼。
女人必须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“要”什么? 男人也需明白,自已结婚前和结婚后,要的是否一样。
女人生涯发展的终点——家庭
中国文化中,女人一生所有的成就与荣耀,大多归结于家庭。家庭主妇如此,职业妇女也是如此。
照顾“我的”家庭,变成女人的天职,幸福美满的家庭,变成女人一生努力的终极目标。
对女人而言,“家”就是“我的家”,“家”是“我的”。我的家包括:我,我的孩子,我的老公,我的宠物,我的房子,我的车子,我的……
结婚之后,女人目光全部投射在老公身上,守着我的家,守住我的老公,八爪鱼般服服贴贴地与老公的生活粘附在一起。
日子一久,老公发现身陷罗网中,便会奋力挣脱而去。孩子出生后,女人会把爱的大网撒向子女,然后紧紧实实地收网。
终其一生,女人为子女而活,为这个家而活。
▲来“一点”料
她的时间、她的空间,她面临的人和事,好像一切都变成了定数和规律,她努力去创造、维系、守护这个定数和规律。
有些人的外在条件,可以满足她身心需求,让她守住这个角色;有些人的外在条件,强烈地压迫与摧毁着女人的身心,她却仍死守这个角色,她或油尽膏荒,自己撑不下去了;她或智慧通达,自己对人生有新的扶择。
女人该不该、愿不愿、能不能扮演这个角色?该不该、愿不愿、能不能挣脱这个角色?到底该由谁决定呢?又有谁能评断呢?答案只有一个—女人自己。
越是文明的文化,将提供更多的机会与空间,让女人拥有她自己以及自己的人生。越是文明的社会,将解放更多的律法、风俗和制度,让男性不必占女性便宜,让女性不必为亲代或子代“牺牲”,让女性可以为自己活。
女人应了解文化对女人生涯角色的制约,通过知识的学习,获得足够的能力与智慧,觉察、扶择、发展与享受身为女人的一生,这才是最重要的
男人生涯发展的起点 ——家庭
▲来“一点”料
先“成家”,而后“立业”,男人不能守在家里,男人的世界在家外头。
家,是男人生涯发展的起点,离家闯荡事业,拥有成功的事业,是男人的第一个天职。事业与家庭两相得意,才是男人的终极目标。
对男人而言,“家”就是“我家”,我家包括:我的妻子、我的孩子、我的宠物、我的房子、我约车子、我的…..家里只少一个人,就是我。
男人为“我”而活,女人为“我的”而活。“我家”里没有“我”,男人没把自己算在家里。
女人一直无法谅解,男人回家为什么不能放松下来,好好关心家人,关心这个家,像女人一样享受家的幸福感。
坐在客厅约那个男人,好象只有形体,灵魂不知道哪儿去了。
原来,老公的心“永远”在家外头,在哪至呢?在家与世界的中间。他就兀立在那里,左手边是世界,右手边是家,他把自己定格在家与世界的中间,一个不是家也不是世界的地方。
男人知道家不是他的,家是老婆的。
回到家,家里每个地方都是老婆的头发,孩子的玩具、书籍,不管在哪个房间,老婆、孩子随时会闯进来,或者隔墙听到“老公,你在哪”、“爸爸你陪我玩”。
对男人来说,世界和职场是压力,家也是压力。
家是男人的勋章,家反映男人的成就。
每天处理完职场上的“大事”,男人都在思考用什么心情回去处理家里的“小事”。到了家门口,男人就得面对自己毕生至此的成就——我给老婆孩子住怎样的房子,过怎样的生活。
下了班的男人,还在职场和家之间徘徊。回了家的男人,心思还会从家里抽离家,回头伫立。
男人像本性孤独的一匹狼,他需要孤独,他需要独处以及独处的时间与空间。家里无法独处,他就找尽借口到家外头独处。
常看到许多车,停在某些公共空间的树下、岸边、路旁、车里坐着一个若有所思的男人;常看到许多男人,下班回家后又出门,定时定点打牌、打球、泡茶、钓鱼或小酌。
他们都不是在做当下的事,他们这么做,都只为了孤独,只为了不在职场,也不要在家。睡觉,才回家。
作者 | 林昆辉
编辑 | 倪文萍
审核 | 小 原
本文出自林昆辉《家庭心理学》
「 图文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留言联系转载及授权」
书 | 籍 | 精 | 品
▼
(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购买)
-了解我更多-
微博:@林昆辉 丨 知乎:@林昆辉
推特:@林昆辉 丨 今日头条:@林昆辉
欢迎留言与我交流
传播林昆辉老师大观心理学派的系统理论与实践
公开活动|媒体报道|原创论文|杂文|课程及互动